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遵义市聚焦改革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时间:2022-04-25 11:27:4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迎娅

近年来,遵义市着眼于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聚焦组织机构重塑、服务能力再造和工作方式转型,先后有效实施街道机构改革、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和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试点改革,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服务、创新管理,构建了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聚焦组织机构重塑,强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管理体制。统筹党政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编制资源,在街道机构改革、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和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试点改革中,构建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乡镇(街道)管理体制。一是合理重构乡镇(街道)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组织构架,在机构设置上强化党的领导,设置专门党建工作办公室,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作用得到巩固和强化。不断加强乡镇(街道)党组织对基层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积极推进派驻机构属地化管理,对县级部门实行派驻体制设在乡镇(街道)的机构纳入乡镇(街道)统一指挥调度、协调联动,明确派驻机构工作人员日常管理以乡镇为主,工作考核和主要负责同志任免听取所在乡镇党委意见。二是实现试点地乡镇(街道)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承担统一受理或集中办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等党务政务事务服务工作通过“党务+”服务窗口,提升政策宣传、民情沟通和便民服务效能营造良好党建引领工作氛围。三是规范综治中心机构设置,在全市各乡镇(街道)设置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推行“党建+基层治理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牵头统揽作用为重点改进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调整优化网格设置,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和党小组组长例如,遵义市播州区作为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试点,围绕“十有十联”工作法,按照构建党小组+网格员+十联户要求,创建1290个网格党小组。

聚焦服务能力再造,突出创新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机制“建章立制管长远”,用制度创新深化基层机构改革,做到基层社会治理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在网格化治理方面,立足于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试点地先后出台深化社会治理实施方案,制定网格事项准入制度,明确规范网管员管理和聘用,建立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网格化管理综合指挥机制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规范化、实体化运行成效。在综合便民方面,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试点改革为突破口,习水县温水镇探索制定《温水镇一枚印章管审批工作方案》《温水镇一枚印章乡镇审批服务目录清单》《温水镇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南及流程》等,整合11个部门公章,统一使用“行政审批服务专用章”,率先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同时,试点地在改革中持续给基层减负赋能,建立适宜镇街发展实际的财政管理体制和镇街职责准入制度,完善规范抽借调人员制度和镇街干部职工保障机制,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人财物”保障在综合执法方面,持续深化“一支队伍管执法”,坚持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向基层延伸和下沉,在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试点街道增设9个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实行以乡镇(街道)管理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下沉编制303名逐步形成统一执法标准,推行清单执法,建立完善综合行政执法协作配合、案件移送和执法案件审查、运行监督等工作制度,确保依法依规行政。

聚焦工作方式转型,搭建智慧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共享平台不断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以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试点改革为先导以点带面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方式一是融合线上线下,推动服务审批网上办,统一运用政务服务网平台受理办理业务,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用“数据跑”代替“群众跑”。完善好差评系统配置,对服务大厅实行网上监管,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截至目前,习水县温水镇运用政务服务网平台为企业和群众受理办理业务办结时限缩短30%以上。二是整合信息数据资源,以各乡镇(街道)设置的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为载体,信息赋能搭建“发现问题、流转交办、协调联动、研判预警、跟踪反馈、督查考核”的指挥调度平台,联合公安、民政、司法、人社等多个部门协调联动,实现基层社会治理跨部门、跨层级高效协同运转。三是加强系统集成建设,探索将12345热线、雪亮工程、红城微家(或网格化管理系统)三个平台整合为一,不断拓展“红城微家”“雪亮工程”等应用程序和市12345热线平台等应用场景,融“信息采集、信息传递、图像监控、结果监测”为一体推动资源共享,通过一次采集、多方利用,让群众在网格化管理系统反映的诉求和问题实现“上报-分流-交办-处置-反馈”闭环运作,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走向“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