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优化服务质量。为切实解决各事业单位网上申办业务困难,填报不规范、资料缺失等问题,市委编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科推进“互联网+登记服务”模式,在《国家事业单位登记服务指南》的基础上,对操作图示进行再优化整合,制作了《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登记网上申请操作图示》《事业单位法人设立、变更、注销申请资料提交及操作图示》,并通过协同、微信群、QQ群等多种方式将操作图示发至各主管部门及事业单位供其下载使用,以便经办人员熟悉掌握操作流程,做到相关事项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办结,实现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工作全流程100%网上办理,审核通过后即可现场领证。同时针对部分事业单位特殊情况提供个性化服务,如:因优化街道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设置,为新蒲新区制定了《事业单位撤销登记清产报告模板》,用于遵义市新蒲新区街道改革事业单位的撤销登记办理;因遵义市新蒲新区人民医院和遵义市第四人民医院机构合并整合,制定了《权利义务承接证明模板》,用于遵义市新蒲新区人民医院事业单位的撤销登记办理;对信用状况良好且符合办理条件的事业单位,在其申报的材料存在个别“瑕疵”、无实质性影响的情况下,要求其按照规定时限补全附件,实行“容缺办理”,为申办单位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二是简化办理流程。通过梳理事业单位机构调整事项,建立事业单位机构调整动态台账。采用电话、QQ等联系方式,主动对接因机构事项调整,需办理事业单位法人变更、注销登记的事业单位,进行“一次性告知”。同时对发生不同变更事项中的同一文件(如单位名称、宗旨和业务范围等)不再要求重复上传,只需提供相关文号依据,简化事业单位变更申请办理流程,最大限度简环节、优流程、压时限,确保各事业单位申办事项及时受理、审核。对符合办理条件、且提供材料齐全有效的事业单位实行即来即办,对申办材料不齐或不符合办理标准的,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告知经办人及时修改,使事业单位自网上提交登记申请之日起,3到5个工作日便能办结,大大提升了登记管理工作效率。
三是强化监管职责。为强化对事业单位事中事后监管,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要求,通过采取网络监测、书面审查和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事业单位公示信息抽查,确保随机抽查过程全程留痕可追溯,积极将传统的监管手段转变为信息化、智能化、协同化的监管方式。每年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在法人名录库中随机抽取事业单位开展公示信息抽查工作,完成现场核查后将相关情况向社会进行公示,确保监管严肃认真不走过场。同时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事项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督促事业单位规范履职。针对未及时办理变更、注销登记的单位采取查询文件、建立台账等方式对相关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并实行跟踪督导,由举办单位督促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登记业务,强化了举办单位责任意识,确保了监管职责发挥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