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监督检查 > 正文
桐梓县委编办“三式”破冰法探索提升机构编制调研评估效能
时间:2023-07-21 17:10:20  来源:桐梓县委编办  作者:姚海霞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桐梓县委编办把调研评估作为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的重要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举措,注重多元输出,积极对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进行客观评估,进一步改进机构编制管理、优化编制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效能。

  “刨根式”调研,问诊“清脉象”。一是立足“三个原则”列清单。根据桐梓县域实际,按照南北地域结合、县直部门与乡镇(街道)组合、重点民生领域与一般领域融合“三个”原则,明确工作责任并科学合理分工,制定调研评估任务清单。二是严格依据党内法规列指标。按照机构编制基本情况、法规制度执行情况、“三定”规定履职情况、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等6个方面内容,科学设定13项评估指标,细化评估内容、量化衡量标准、强化数据对比,全面厘清机构设置、人员岗位、编制使用等方面的内容。三是多方式融合清现状。综合运用“听”“看”“阅”“查”“访”五种方式,以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填写问卷、民意测评等形式,发现并梳理反映情况、运行成效、存在问题、形成原因等内容,提高评估真实度、精准度和客观度。四是积极依托各方渠道综合评。开展部门协同联动,联合县委督查室、县纪委县监委查处通报情况,全面综合、客观研判被评估单位(部门)在机构编制执行过程中的存在的履职成效问题。

  “点穴式”研判,良方“治顽疾”。围绕调研评估中发现的问题,由易到难、从个性到共性,立足工作实际进行分类研究,分策解决、逐步突破。因人员配置不够合理导致工作推进滞后的问题,及时提出合理优化建议,实现人员布局最优管理。针对机构履职成效不佳等问题,仔细了解原因,分析问题症结,严格提出整改要求,同时以点带面、串点成线,开展专项跟踪,解决同类问题。因部门间、股室间职责交叉、重叠,或者边界职责不清、主体情况不明等问题,协调帮助主管部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或完善协调联动制度等形式解决现实存在难题。因社会发展和工作需求变化导致人员配备不足、编制核定不合理的单位,充分调研论证后,形成增加或核减编制建议提交县委编委会科学决策。

  “链条式”传导,织牢“责任网”。一是建立问题台账,压实“责任链”。针对问题台账提出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实时跟踪督导。二是开展定期回访,织牢“责任网”。在实施整改环节后1-3个月,通过电话、实地走访等形式进行回访,检验评估整改成效、查看运行效益。三是坚持评用结合,突出评估实效。对运行不畅或运行效益不够好的单位,充分调研论证后,提出核减或调整编制、撤销机构等建议。同时将整改情况作为审核部门增加编制数量、调整编制结构、增加领导职数等申请的重要依据,并纳入年度高质量考核指标体系,与各单位切身利益挂钩,倒逼各单位部门充分挖潜使用好现有的编制资源和人力资源。